幻灯四
幻灯三
幻灯二
幻灯一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>主页 > 互动交流 > 招商动态 >
本土创业者、零售巨头纷纷抢滩东莞无人零售市

东莞一家无人便利店

东莞时间网4月16日讯   站在一个商品琳琅满目的大玻璃盒子前,掏出手机,扫了扫门口的二维码,进门;挑几样适合下午茶的零食,在门口1平方米大小的结算区停留几秒,摄像头似的装置在头顶闪起亮光,手机上传来微信付款链接,支付,出门……

东城星河城购物广场门口,一次无人零售体验很快就能完成。在这里,两家外观相似的“无人零售店”隐隐在PK。无人零售的风口刮起不到半年,在东莞这样一个“便利店之都”,各路无人超市、“盒子”开始跑马圈地。这里既有本土创业团队潜心钻研后的爆发,也有零售巨头在此试水,他们往往也与腾讯、阿里这样的巨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新风口新体验

“在马云的淘咖啡还没推出来时,我们就已经钻研无人零售好几年了。”在位于南城的易通网络公司的会议室里,自主研发的无人咖啡机已经升级到第六代产品。从去年开始在东莞的高校和其他城市试水后,不错的营业数据,纷至沓来的合作邀请,都让该公司董事长邓贵盛信心大增。

早前,邓贵盛在推介无人咖啡机时,更多提到的是咖啡原料来自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,无人咖啡机又非常适合“大众创业”。“在马云提出新零售后,我们突然发现正赶上无人零售的风口。”近日,邓贵盛对记者表示,尽管没有想着蹭热点,但是无人零售的风口还是让该公司感觉“轻松了许多”。

2017年6月初,缤果盒子无人收银便利店登陆上海。7月,阿里巴巴首个名为“淘咖啡”的无人超市在杭州亮相,顾客扫码进店,商品可以拿起就走,出了大门自动扣款……一时间,全国各地吹起“无人零售”风。

这样的新潮体验很快在东莞出现。在东莞一些写字楼、购物广场,一些年轻市民已经习惯用微信扫描二维码,进店自助选购,然后在结算感应区手机扫描支付,整个过程可以在1分钟内完成……这背后,是身份识别、RFID(无线射频识别)标签、移动支付、360°无死角监控、消费行为大数据采集分析等一系列技术支撑。

譬如,在位于星河城的喆点无人便利店里,每件商品上都贴有一个信用卡大小的纸质标签——里面包含着RFID芯片。当RFID与门口的传感器结合起来,就能扫描形成结账收款的链接。当检测出存在未结算商品时,大门打不开;相反,当门禁系统感应到顾客买单成功,大门就会自动打开。

凭借感应、购物形成的大数据支持,可以实现零库存与精准销售、个性化定制。譬如,在喆点的线上渠道,可以根据你常常购买的东西,推送相关优惠,就像今日头条的推送功能一样。“我们的玩法是打造爆款,比如一款来自巴厘岛的蓝色可乐,曾经一度占据我们一个店30%的销量。”喆点(东莞)电商科技副总经理莫灿威说。

在另一家无人便利店东莞缤果盒子,如今不同门店可以做到30%的sku(最小存货单位)差异化。“比如,在写字楼,我们发现午餐便餐、方便面卖得很好,而在星河城这样的地方就不用卖这些。”东莞缤果盒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建龙说,最终的理想局面是做到“千店千面”。

顾客在无人便利店扫码结账

赛道上的玩家

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,新零售正处于风口浪尖。无论是创业企业、传统零售商,还是电商巨头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中,东莞作为“便利店之都”,不可避免地燃起硝烟。

去年9月9日,缤果盒子无人便利店出现在南城天安数码城,引起媒体关注。作为一个总部位于北京,受到资本追捧的明星项目,缤果盒子成为外来无人零售品牌抢滩东莞市场的主力。

“缤果盒子总部将在东莞全方位输出品牌、技术、标准等,由我们作为独家代理负责运营推广。现在我们正在跟总部探讨如何实现供应链的本土化。”雷建龙说。

本土项目不甘人后。“我们是东莞土生土长的项目,以后也是以东莞为大本营,布局珠三角地区。”莫灿威介绍,喆点是由一家港资公司投资的本土创业公司,首家无人店于2017年在东城星河城开业。而据媒体报道,在万科769文创园里,一家本土创业团队的“易得无人便利角”开业不到半年,在去年8月就实现了盈利。

无人零售的东莞赛道上,零售巨头也在奔跑。去年12月,“欧尚一分钟”无人超市在寮步一口气开了两家店,成为全国60多家欧尚无人超市在广东的代表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看似只是创业公司、零售巨头们在PK,背后却有着腾讯、阿里等互联网电商头部企业的加持。莫灿威告诉记者,该公司的技术支持全部来自于腾讯旗下一家从事智慧零售的公司,因此,该公司就只能选择微信作为唯一的支付方式。

“站队是必须的。”莫灿威笑称。只有付完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户,因此无人零售创业者面临着无数创业者遇到过的一道选择题——要么腾讯,要么阿里,只有少数能二者兼顾。

阿里的无人零售尽管没有直接在东莞落子,但触角依然伸到了这里。譬如,欧尚无人超市的母公司是高鑫零售。而在2017年11月,阿里巴巴就以224亿港元入股持有高鑫零售36.16%的股份。

或许还有更多入局者。东莞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近日透露,沃尔玛智能门店“惠选”超市将在今年年底之前进入东莞,该超市就融入了自助收银机和“扫码购”等科技元素。

众多入局者背后,一个数据值得关注。根据商务部去年发布的《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》,东莞平均每400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,在全国范围内排行第四,密集程度远高于广深。

融合与竞争

不同的选手,发力方向、竞争优势和核心玩法因为资本背景、创业团队的不同而有所区分,当然,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合和竞争。

喆点的团队曾是东莞星河城购物中心的操盘手,该公司宣传卖点之一就是对传统零售业洞察深刻,但由于该公司的合伙人之一长期从事跨境电商,进口食品成为该公司主打核心优势。

莫灿威告诉记者,喆点把店里的产品分为三类,爆款产品、新奇特产品、引流应急产品。其中,爆款就是时下最受年轻消费者喜欢的“网红”,比如那款蓝色可乐;“新奇特”则是一些独有的跨境进口产品,比如南非国宝茶;另外就是一些普通便利店也会卖的产品,从饮料到雨伞等。“每两个月,爆款、新奇特产品就会更换一轮,以保证跟上消费潮流。这部分才是真正能赚钱的,也足以弥补普通引流产品附加值不高带来的损失。”

这样的跨境进口资源优势,在“易得无人便利角”上也非常明显。易得网络CEO林剑另一个身份就是刚刚获得7000万元B轮融资跨境零售商“KK馆”的创始人之一。

另外,这两家公司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。譬如,在易得的网上商城,可以看到“无人零售角”相关促销活动的信息,消费者还可以实现网上下单、在“小黑板”进行互动等功能。林剑说,公司还会根据大数据分析,定期向顾客推荐最需要的产品,不仅有办公室零食,还有家庭消费品。而这样的流量入口,喆点也已打造并且运营多时。

竞争还发生在点位选址和供应链配送上。譬如,喆点和缤果盒子都选择了嘉荣超市作为供应链配送合作方。也就是说,这两家公司的一部分商品和绝大部分配送,都是由嘉荣超市来负责。

莫灿威认为,这能帮助公司甩掉非核心业务,使得公司可以快速轻装上阵。这也导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——喆点的店面都开在嘉荣超市边上。雷建龙也表示,与嘉荣的合作是双赢的事情。“我们不会对嘉荣形成冲击,反而是一种互补。嘉荣一方面可以利用闲置的资源,另一方面也可以掌握关注到更多零售数据。”

大规模复制的难题

从去年的试水走到今年,无人零售在东莞正式进入到攻城略地式的大规模复制阶段。不过,作为一个新生事物,大规模推广存在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。

“我们之前都只能算试运营,搞几个样板店出来,主要是跑数据,到4月28日将正式对外推广。”雷建龙介绍,为此东莞缤果盒子最近一口气招了二三十人。

为了让数据更真实有效,缤果盒子在科技园区、商务写字楼、地铁口、购物广场等开了五家店面。“每天都有很多人上门来问,有想合作的,有看个新鲜的,也有不少白领想做投资的。”雷建龙说。在他一旁的会议屏幕上,写满了地产公司、邮政等合作方的名字。

喆点的步伐也与之类似,不过,该公司将目光对准了整个珠三角,在广州、佛山等地都已经开设了无人便利店。“有很多想象不到的消费场景,比如有地产商找到我们,因为他们发现在新楼开盘时有这么一个无人便利店,能让客户感到新鲜,还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。我们的几个集装箱店正在各地楼盘做巡回。”莫灿威说。

不过,大规模复制也有意料不到的障碍。譬如,新零售模式下,消费者的体验最关键,这恰恰难以做到尽善尽美。

在东莞一个无人便利店里,一位女士拿着一盒罐装奶茶,在门口反复挥动了几次,却仍然感应不了。好不容易出了门,她气急地向一旁负责维护的工作人员抱怨:再也不会来了!工作人员脸上露出尴尬的神色解释称:金属包装有时会让感应变得不灵敏。

从成本上来看,尽管无人便利店省去了人工成本,但这往往只占到一个传统便利店10%~15%的成本。相反,许多成本在增加,譬如,每件商品增加的一个RFID标签就价值0.8元左右。这也造成无人便利店的商品往往比普通零售店商品高出5%~30%,尤其是客单价越低的产品越显得“卖得比别家的贵”。

正因为此,传统便利店对“无人零售”并不太“感冒”。2016年6月,上好便利店曾与蚂蚁金服合作,在南城新基社区试点推出首个直营式迷你“无人便利店”,但没多久就被公司“整改”。上好董事长周星轲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:“无人便利店是上好的一种尝试,可是由于技术不成熟、成本过高等问题,表现出来的效果比较一般,就没有再持续下去了。”

不过,这些问题,在莫灿威、雷建龙等人看来,都会随着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成熟而得到解决。譬如,如果人工智能识别技术成熟后,就可以取代RFID标签,成本会更低,感应也会更加灵敏。“我们之所以选择进入无人零售,不就是看中科技发展的威力么。”雷建龙说。